花馍的介绍
花馍是汉族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花馍同样以美味著名。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
花糕花样做法简单
1、食材:面粉500克、红枣10粒、面肥50克。
2、把面粉放在盆里,用温水把干面粉和面肥和在一起,揉匀揉透,放在稍有温度的地方,发酵4个小时。
3、再把红枣去掉把子,洗净,用水泡软备用。
4、发酵的时间到了,看到面团比原来的面团涨大一倍,这表明面就发酵成功了。
5、然后开始兑碱:把发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给面团中间压出一个小坑,放5克小苏打粉,加一点水,把小苏打粉溶开,然后把面团揉匀揉透,揉完的面团用手指按上有回弹,就表明碱兑的正好。
6、把揉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搓成长条,然后用刀切成3份均等的剂子。
7、再把其中的两个剂子,分别搓成细长条,再以相反的方向盘成S形状。
8、再用筷子夹成花瓣形状,然后用刀切成小花瓣,做成一个花馍。
9、再把留下的一个剂子分成两等份,用6、7的方法也做出一个小点的花馍。
10、然后把大的花馍放在底下,再把小的花馍,叠放在上面,再在每个花芯中插一个红枣,花糕生坯就好了。
11、蒸锅加多半锅水,放上笼屉,给笼屉里铺上一块浸湿的笼布,大火把水烧开,再把做好的花糕生坯,摆在笼屉上。
12、盖上锅盖,待水开上汽后,大火蒸30分钟。时间到了,打开锅盖,嗯,蒸的挺好的,花形也非常好看。
13、然后,把花糕取出,放入盘子里,这样好看又好吃的蒸花糕就做好了。
重阳节小旗子做法
重阳糕上的这一面小旗子,原来很有来头,是皇家用的令旗。我国南京地区旧时称金陵,当时南京新婚第一年的女子,娘家要送“重阳盒”,盒内盛的是秋令鲜果,盒上插一面大重阳旗。
重阳糕旗子制作的讲究
重阳旗的制作很有讲究,一般剪成近似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红绿纸,切出牙边,旗面刻出水浪云丝等各色花样,中央粘一圆形金纸片,以竹篾制作旗杆。一块糕上插一杆小旗,一板几十块重阳糕插上几十面小旗,招人眼目。
当年,南京城南的纸店和香烛店也有做好的重阳旗卖,大小不等,小的是细竹竿上端贴着纸套,纸套上贴着六面小旗连缀成的大三角形,每边三个小旗;也有每边五面、七面小旗的。最正宗的是每边九面小旗,共四十五个小旗糊成,每边九个象征九九重阳。
枣山花糕花样做法
1.将面粉和糖搅拌均匀后,面粉上开窝倒入酵母。顺着盆边依次倒入120ml温水,将面粉和成面团。
2.和成面团后,用湿笼布或锅盖盖上,常温发酵至两倍大。
3.锅中放水,水烧开后放入洗干净的大枣,汆烫后捞出,控干水分备用。
4.面团发好后,揉面排气,将其揉成光滑的面团。
5.将一部分面团搓成长条后,用筷子在长条中间压出一道长印。
6.将有凹槽的一面向外,包住处理好的大枣,并捏紧接口处。
7.将1/3的面团擀成厚面皮,将包好枣的面团摆满面皮的外圈。
8.内圈空的地方用大枣填满。
9.再将剩下面团的1/2擀成稍小的面皮,盖在第一层中间,在上面绕圈摆满用面条包好的大枣。
10.如此这般直至将其做成一个“枣塔”。
11.锅中烧水,篦子上刷油。将做好的“枣塔”移至篦子上,饧发15分钟后,开锅蒸20分钟就齐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