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什么节日
是元宵节。
"元宵节"的节期为正月十五日,又名"元夕节"、"上元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来自于宋代欧阳修所作的《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全诗为: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白话译文:
去年元宵灯会,佳人有约,两情相依,情话绵绵。今夜明月依旧,今人花灯仍在,而佳人却无处可寻,不禁潸然泪下,花、灯、月、柳,爱的见证,美的表白。
物事人非,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惹愁生恨的元夜,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
去年元夜时是哪个节日
去年元夜时是元宵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出自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作一首古代著名的爱情诗词《生查子·元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去年元夜时”是元宵节,从“元夜”二字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在古时候,元宵节也被叫做是“元夕”。
2、元宵节当中的“元”,其实指的是元月,也就是我国农历当中的正月。在古时候的元宵节,非常流行赏花灯、放花灯、猜灯谜,这些都是夜晚的活动,而古时候的夜晚被叫做“宵”,元宵节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
3、我国的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有着非常十分悠久的历史。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去年元夜时指的是什么节日
去年元夜时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标志着中国春节的最后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习俗可能就是赏花灯和吃元宵了。
元宵节的花灯五彩缤纷,形状各异,寓意着吉祥和幸福。人们会纷纷走出家门,到公园、广场或街头巷尾欣赏这些精美的花灯。而在古代,元宵节还有猜灯谜的传统,人们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和文化气息。
吃元宵也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元宵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甜品,内馅多为甜馅,如芝麻、豆沙、花生等,但也有一些地方会有咸馅的元宵。吃元宵象征着家庭团圆和美满,因为“圆”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团圆和完整。
“去年元夜时”这个词组,通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或诗歌中,用以表达对过去元宵节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回忆。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是什么节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是元宵节。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癸写“今年元夜”的情景。“三与灯依”,虽然是举三与灯,实际应包括一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果物依目。
下一句“不几去年人”“泪混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流”字,将物是人非,日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古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择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