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召开时间(2024中非合作论坛)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非合作论坛召开时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4中非合作论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中非友谊的50字作文

中国与非洲远隔千山万水,但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新中国把支持非洲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斗争,增进中非人民的友好,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960年4月,由中国17个全国性人民团体发起、20个全国性人民团体作为会员团体和各界热心于非洲的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的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简称中非友协)在北京隆重成立。中非友协由对外友协领导,针对非洲国家开展民间外交工作。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为现任会长。纵观中非民间交往,从内容和时间上区分,大致可分为如下三部分。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友协对非工作

中非民间交往历史的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中非人民在反帝反殖基础上相互支持、友好往来。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非洲国家大多正处在反对西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斗争的时期。广大非洲国家和人民积极开展对中国的友好往来。据统计,从1949年至1960年,非洲4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民族解放组织的领导人、爱国知识分子及工会、青年、学生、妇女组织的代表和各界人士曾通过民间渠道访问中国。努力培育中非友谊。

此阶段中非往来的主要形式就是中非人民在反帝反殖基础上加强相互支持和友好合作。中国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和发展民族经济,从政治、经济和人员培训方面支持非洲未取得民族独立的的国家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如培训“自由战士”,同时也帮助已独立的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如援建工程。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国密切合作,打破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帮助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对外友协在1954年成立以后,加入了对非民间交往的大军。一些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和青年,通过对外友协的渠道来到中国,参加培训、学习和考察,了解新中国和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在今天的非洲国家领导人中,如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纳米比亚前总统努乔马等就在争取民族解放期间曾应对外友协的邀请到中国访问。今天,每当会见对外友协领导人时,他们都会深情回忆起在中国度过的难忘的日日夜夜。

改革开放以后的友协对非工作

中非民间交往历史的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中非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对外友协在保持原有的对非政治交往的同时,开始向经济、文化以及地方政府等领域开拓中非民间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79年到2011年,对外友协接待了来自52个非洲国家的400余批外宾,派出了近100批团组,访问了近50个非洲国家。

对外友协对非民间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交朋友”。友协在非洲的朋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对华民间友好组织、上层人士和地方政府组织。

对华民间友好组织

在中非关系中,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后,非洲民间组织对中非关系及我在非角色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在中非关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非洲对华友好组织可以说是一支分布广泛、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重要力量:非洲53个国家中有33个国家,包括未建交国家布基纳法索在内,都设有对华友好组织,成员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其中最早的成立于1955年,最晚的成立于2009年,对于促进中非政治友好、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扮演了重要角色。

上层人士

广交各界朋友、特别是结交非洲上层人士,发扬“以民促官”的中国民间外交传统是对外友协保持至今的特色。20多年来,对外友协邀请了众多非洲政要以友好人士的身份访华,其中包括阿尔及利亚宪法委员会主席、莱索托王后、南非祖鲁王和王后、塞舌尔前总统、科特迪瓦国民议会副议长、马达加斯加副议长、佛得角第一副议长、吉布提内政部长、乌干达旅游贸工部长、埃塞俄比亚能力建设部长、厄立特里亚宏观政策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长、公共工程部长和旅游部长、乌干达总统事务部长、塞拉利昂总统事务部长等。他们通过访问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为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些有“影响力”的朋友不仅成为我可倚重的友好力量、为我企业、华人华侨在当地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也是当地对华友好组织的坚定支持者。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意义

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我国今年一项重大外交行动,将进一步增进中非领导人之间的友谊,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全面发展。峰会也有助于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团结,推动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5日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中非双方同意加强在政治领域的合作。行动计划中,双方表示希望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及对话势头,增进传统友谊和相互信任;同意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经常交换意见,密切协调和合作,并就治国理政交流经验,谋求共同发展和进步。双方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决定在论坛框架下积极落实后续行动,积极探讨加强后续机制建设,促进沟通与合作。双方同意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在每届论坛部长级会议次年,中非双方外长在出席联合国大会之际在纽约举行政治磋商,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双方决心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现有双边委员会、外交部政治磋商、经贸混委会、科技联委会等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扩大中国与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和区域组织中的合作;在平等、互利、共赢基础上,积极探索中非与第三方开展务实合作。

在立法机构、地方政府等交往方面,双方同意本着相互尊重、增进了解、发展合作的精神,加强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非洲国家议会及泛非议会间各种形式的友好往来。支持双方建立友好省州或友好城市,促进双方在地方发展管理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在领事、司法合作方面,双方同意顺应中非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的新形势,加强领事合作,采取有效措施,便利双方人员往来,保障双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双方将促进司法、警务等执法部门的交流与磋商,提高共同防范、侦查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加强在司法协助、引渡和遣返犯罪嫌疑人以及移民管理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协商解决非法移民问题。

关于中国与非洲联盟及非洲次区域组织的合作,双方高度评价非洲联盟以及非洲次区域组织和金融机构在促进非洲联合自强、维护地区和平、推动区域合作和发展经济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取得的成就。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同非洲联盟以及非洲次区域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支持非洲联盟在解决非洲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

为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加快一体化建设的努力,中方将帮助非洲联盟在亚的斯亚贝巴建设一个会议中心。双方积极评价中非合作论坛与“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合作,决心加强这一合作,进一步探讨双方合作的具体方式和领域。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缘由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缘由如下:

2015习近平主席和南非总统Zuma主持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峰会期间,南非和许多非洲国家普遍表示,希望提升2018年论坛的举办水平。

根据非论坛成员国的强烈愿望,着眼于中非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中方决定于2018年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扩展资料:

会议主题:

中非双方同意,定于今年在中国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开幕,这次会议将在领导人峰会上举行,即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根据双方协商和初步安排,论坛第五次高官会议、第三次部长级会议和峰会将于11月1日至5日举行,期间将举行中非领导人和商界代表高级别对话和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

首脑会议的主题是“友谊、和平、合作与发展”,基于这一主题,中非领导人将回顾50年来中非友好合作的历程和中非合作论坛成立6年来取得的成就,建立发展中非政治平等互信、经济合作的新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共赢,文化交流互鉴,规划双方务实合作,就共同关心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中非合作论坛召开时间和2024中非合作论坛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