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脊兽顺序(太和殿10个脊兽的发音)

太和殿屋脊上的十兽从前到后分别是什麽兽

1、据《大清会典》里记载,最前面的是“骑风仙人”,后面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对于这十样形象各异的走兽、各自均有“来历”。“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它是皇权神圣的象征;“凤”———属于鸟中之王,取“凤”也是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狮子”———始传于佛教,据《传灯录》载:“释迦佛生时,手指天,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獬豸”———《异物志》中载:“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是公正的象征;“狻猊”也是龙子之一,非龙似狮又似马,因它形象似雄狮,用作镇兽;押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它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斗牛是古代传说的一种虬龙,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动物……

2、宫殿垂脊兽的装饰,是有严格等级区别的,只有“金銮殿”顶上垂脊兽十样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才只有九样,其它宫殿的垂脊上虽然亦有走兽,但是都要按级递减。

太和殿12只屋脊兽名字分别是什么

太和殿上的装饰物有: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

1、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它是皇权神圣的象征。

2、凤: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也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4、天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5、海马: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6、狻猊:(音酸泥),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7、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8、獬豸: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9、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虫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10、行什: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颇像传说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征。古代建筑上的脊兽,可见的行什仅一处,就是在太和殿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屡遭焚毁,多次重建。

脊兽顺序是什么呢

1、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2、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日本和朝鲜半岛一些传统建筑上也可以见到。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

3、《大清会典》上说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4、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顺序。故宫太和殿为等级最高的汉族古建筑,角脊之上排列着10个小兽,其顺序为:“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5、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按其口的朝向,可分为两类:一类口向下,呈含脊状,称为螭吻;另一类口向上,或张嘴或闭嘴,叫做垂兽、望兽、蹲兽。

6、脊兽由瓦制成,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